近日,音乐舞蹈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开展了课程思政公开课教学活动。
根据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: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、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实现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,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。这成为了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“武器”。
以会议精神为指导,在学校党政统一部署下,我院音乐表演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,并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示范及推广。
“舞台声乐小组课4”作为本次公开课的示范课程,为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演唱方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,是集演唱与舞台表演为一体的实践型技能课程,以歌曲演唱、舞台表演实践和课堂育人为主要内容,切实打造“三位一体”的课堂教学。将思政课程理念融入舞台声乐小组课,使该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使老师们在潜移默化中实现“立德树人”、实现思政理念进课堂的教学目标。确保专业学习与思政育人相得益彰,真正发挥课程思政在舞台声乐小组课程中的作用。
教学过程中:
1.思想教育: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,教师需阐述知识背后的思想、价值、精神、逻辑,完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党的文艺方针等方面的思想教育,让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、制度与价值有所认知,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2.上课方式:舞台声乐小组课根据作品的需求,将整班学生进行分组排练,在近距离、面对面的授课方式下方便教师能顾及到每一名学生,同时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。正是这样的上课形式与氛围,为教师提供了便利的思政育人的条件。
3.教学内容:在教学中,选择带有红色音乐文化元素的曲目,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,并作为重点进行深入讲解。本课程选取的排练曲目均为红色题材,例如:红色经典史诗《长征组歌》中的歌曲《过雪山草地》、大型声乐套曲《黄河大合唱》第四乐章中的歌曲《黄水谣》、民族歌剧《江姐》中的选段《红梅赞》、庆祝建国60周年献礼片《建国大业》的主题歌《追寻》等。红色经典歌曲记录着中华民族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讴歌着共产党员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,流淌着中国人民顽强拼搏、勤劳奋发的汗水,是我国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。舞台声乐小组课的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,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民族歌剧的背景,学习歌剧的片段,每个人扮演不同的人物,不断地排练、磨合、进入角色,饱含深情的去演绎每一个人物,为角色注入灵魂,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,真正做到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当中。
本次公开课选取了冼星海创作的《黄河大合唱》第四乐章中的歌曲《黄水谣》。《黄河大合唱》是大型的声乐套曲,全曲共有八个乐章,每一乐章即为一个完整的声乐曲。这部作品是以黄河为背景,热情歌颂中华民族以及祖国人民英雄气概的乐曲。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了黄河之长、黄河之险、黄河之雄伟的自然风貌,也使我们感到了黄河的屈辱、黄河的觉醒以及黄河的力量。冼星海通过对诗作的深刻理解,用音乐展现了气势,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为抗日保卫家乡的伟大战争,鼓舞着广大人民一致抗日,展现了抗日必胜的光明前景。这部作品成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凯歌。
《黄水谣》的演唱与情感分析
在教学中,黄老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,并作为重点进行讲解。整首作品的排练包含4个章节内容:《黄水谣》的旋律演唱(了解剧目创作背景、发声训练、旋律学习)、《黄水谣》的演唱与情感分析、《黄水谣》的情感表达与舞台表演实践、《黄水谣》的舞台展演与实践。在黄老师的讲解、引导下,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,在对其进行革命精神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集体意识、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。
本次公开课结束后,黄老师与音乐专业的教师们进行深度交流,充分调动教师们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、主动性与创造性,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。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音乐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光荣使命,更是神圣的责任。在后续的课程思政工作中,音乐专业将开展系列课程思政公开课,将每一门课程都纳入其中,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实施。